『醬油』,是我們生活的民生必需品,炒菜、沾醬、滷肉一定都會有,這幾年大家一起經歷幾次的食安風暴,毒奶粉、地溝油、組合肉、化學醬油… 等,甚至有可能是我們未知的食品加工食物與添加劑,在這麼多資訊的網路搜尋,我們到底該如何把關自己吃進來的食物的選擇,與自身的健康。
低碳、生酮後,大家都了解要避開外面的滷肉、滷汁,外面的醬油普遍都含有糖,再加上店家有可能再加糖烹煮增添食物的風味。因此低碳、生酮的朋友們大多都選擇自己滷肉,選用無額外添加糖的醬油。
我們在市面上看到的醬油選擇琳瑯滿目,在意品質的人就選非基因改造黃豆、黑豆、價格較高的醬油、或具知名度的醬油。而我們真正要了解是的醬油的原料、成分、品質、製作、包裝整個過程的完成。
了解醬油可以先從『如何選好的醬油』:
一、聞一聞、不刺鼻、有豆香味:
品質好的釀造醬油開瓶後會聞到一股香氣,也不會有刺鼻、死鹹的味道,可以比較聞不同醬油。
總氮、胺基態氮、無鹽可溶性固形含量高低是分辨醬油品質的指標,但要瞭解,醬油的原料是經由微生物發酵來的,所以要善用我們的嗅覺多聞多比較,也就是說,你要相信你的鼻子,多訓練、常常聞就聞得出來。
二、玻璃瓶裝、瓶蓋密合度高不透氣(選擇馬口鐵瓶蓋):
選一瓶好的醬油,第一個條件就是玻璃瓶裝,且要注意瓶蓋的密合度。因為醬油跟酒的原理一樣,都是發酵釀造物,或瓶蓋為塑膠拉環狀,還未開罐,就可聞到醬油味,代表密合度一定不好。
市面上很多醬油是玻璃瓶裝、瓶蓋是塑膠。塑膠瓶蓋無法殺菌真空包裝,只有馬口鐵瓶蓋可以做到殺菌真空包裝,馬口鐵瓶蓋開瓶也較能防止醬油過度氧化與香氣漏出。
三、成分標示越簡單越好:
成分單純以黑豆、鹽、水這三樣最佳。
釀造醬油沒有祕方,就是黑豆(或黃豆、脫脂黃豆片)、水與鹽,成分中的化學標示愈多,代表額外的添加物愈多。
有人說把醬油搖一搖,觀察醬油的泡沫變化,只要越小越細緻、上升的速度越慢,就是好的醬油,但這所指的是沒有添加物的時代。想要讓醬油的泡沫細緻,不肖業者可添加起泡劑,反之則不想起泡就添加消泡劑,想要有干貝味醬油,也可以添加琥珀酸二鈉增添風味。
四、顏色不宜太深:
醬油並不是黑色,真正的醬油顏色是深咖啡色(深褐色),透過強光還有些許的透光。
黑豆、黃豆與脫脂黃豆片都是醬油的原料,有些則會使用黃豆加小麥,釀成『豆麥醬油』。一般而言,黃豆釀造的醬油顏色較黑豆醬油色淺,但無論是使用哪種原料釀造,顏色都不宜太深。
顏色過深代表業者添加色素,或額外添加糖不斷炒熟、焦化,容易對人體產生有害物質。不過,開瓶後久放顏色變深是正常,是酶鈉反應屬正常褐變。
醬油香氣最重要,不是用來上色或讓食物變好吃。
市面上醬油的名稱命名如下:
一、以容器命名:壺底油、缸底油,如甕缸、玻璃纖維。
二、以工法命名:蔭油,如釀造、化學、速釀、混合。
三、以原料命名:黑豆醬油、黃豆醬油、豆麥醬油。
從名稱了解,只會知道一部分,好的醬油要同時具備『甕缸、釀造、黑豆』,才是好的選擇。
一、以容器命名:
甕缸又稱為壺,使用壺或甕缸為發酵容器釀造,稱為『壺底油』、『甕缸油』,但用玻璃纖維桶釀造,就不能叫壺底油,只能叫『桶底油』。
1. 甕缸:甕缸又叫『壺』,發酵完成後,豆子撈起曬乾成為豆豉,壺底下的油就稱為『壺底油』或『甕缸油』。日曝月露的甕缸,溫度能保持熱循環的恆溫。白天自然吸熱整缸恆溫,太陽下山溫度慢慢下降,黑豆在這樣的環境,比較不會有過冷、過熱的發酵過程影響品質。甕缸缺點是,甕缸本身很貴一缸至少要一萬元起跳,也是消耗品,因此也拉高製作成本。
2. 玻璃纖維:日曝月露的玻璃纖維,容易快速吸熱、散熱。黑豆發酵過程溫度變化過大,因天氣變化黑豆發酵過程較難恆溫。玻璃纖維的好處是堅固耐用。
二、以工法命名:
醬油釀造的過程中,待發酵時間足夠,撈起來熟成的豆子曬乾成為豆豉,下方的豆油則是醬油。
醬油是以豆子、水、鹽製成,工法分為釀造、化學、速釀與混和 4 大類。
1. 釀造法(發酵):釀造法是以清酒粕培養出的米麴菌利用黴菌、細菌及酵母菌分泌的各種酵素分解原料,使豆子天然發酵後放入甕缸蔭,並經發酵熟成而製得,經 4 至 9 個月天然熟成。釀造法中原料會被分解出呈味成分,小分子胺基酸、醛、酮或有機酸等豐富了醬油的美味,因此釀造醬油香且甘醇。醬油的命名,有以發酵方式取名的,例如發酵的工法台語叫做「蔭」,所以以發酵方式釀造的醬油又叫做蔭油。發酵方式又分為乾式發酵、濕式發酵。
什麼是乾式發酵?
乾式發酵是很正宗的傳統古法,顧名思義,就是一滴水也不加,黑豆麴拌鹽下缸後,直接用粗鹽在表面鹽封,這種釀造方式的熟成期很長,且因缺乏水分而壓榨不出太多原汁,因此每只甕缸能產出的醬油量較少,多半都是只取甕底原汁來製成頂級壺底油。儘管乾式釀造成本高,但風味十分優異,因此目前在台灣仍有不少遵循古法的釀造廠採用這種方式。
什麼是濕式發酵?
濕式釀造是將鹽水注入來浸泡缸中豆麴,通常鹽水會倒入大約 6~9 分滿,倒入鹽水後,不需攪拌。和乾式釀造一樣,最上層也需要用粗鹽來鹽封,不過亦有例外,少數醬油廠會全以鹽水浸泡,不採用鹽封,以降低鹽用量的方式來減輕鹹度。總之,鹽水用量多寡及濃度均無一定標準,屬於各家偏好的秘方。
一般認為,濕式釀造是受到日式豆麥醬油釀造技術的啟發而衍生出來的方式,大部分的流程仍依循古法,僅用鹽水來取代鹽,以增加醬油產量,可說是乾式釀造的改良方式。
2. 化學法(水解):化學法是將脫脂黃豆片加入食用級鹽酸後加熱,使蛋白質溶解成大豆鹽酸水解液(或稱『胺基酸液』),再加入小蘇打酸鹼中和及活性炭脫色、脫臭,並摻入調味劑、甜味劑增添風味,製程時間僅 3 到 7 天。但由於釀造法花費的時間非常長,因此加酸促進蛋白質分解的酸水解法應運而生,因為製呈相對短因此售價較低,由於使用了鹽酸故俗稱為化學醬油。
3. 速釀法(速成):速釀法又稱速成醬油,是在釀造豆子的甕缸中加入胺基酸液,15 天就能速成。
4. 混合法(調和):混和法則是將釀造與化學法相互混和,添加釀造的比重高,價錢就高,化學比重高則價格便宜,但消費者無法判斷是否買到混和醬油。
三、以原料命名:
『黑豆醬油』以黑豆釀造、『黃豆醬油』以黃豆釀造或『豆麥醬油』以豆子加小麥釀造。
小麥有麩質成份,對於有麩質過敏的就要避開含有小麥成分的醬油。
黃豆有分基因改造與非基因改造,台灣進口黃豆只有 3~5% 是非基因改造,因此台灣並沒有這麼多非基因改造的黃豆可製作黃豆相關食物,醬油更是。
黑豆是唯一沒有基因與非基因改造的問題,是醬油原料中最好的選擇,台灣黑豆一斤要 80 元以上,歐美、大陸進口黑豆一斤 40~45 元。
醬油Q&A:
Q:為什麼做醬油一定要用鹽?
A:醬油釀造用鹽是為了防腐。發酵就是微生物分解有機物,這過程很微妙,熟成和腐敗間的分界十分脆弱,只有鹽能捍衛這道防線。一般釀造醬油,鹽的比例應介於 16%~20%。若鹽用量低於 16%,則無法有效抑制雜菌滋生,就很容易腐敗,高於 20%,則會抑制酵母菌和乳酸菌熟成,不利於發酵。台灣最常見的醬油釀造用鹽是海鹽,許多來自澳洲或巴西進口,亦有少數採用岩鹽釀造的醬油,例如玫瑰鹽醬油,但成本很高,售價不低。
Q:醬油搖一搖,泡沫越小越細緻,上升速度越辦就是好醬油嗎?
A:不一定!此為還沒有添加物時代的方法,現代有起泡劑、消泡劑、有起雲劑等。
Q:白醬油、白蔭油有什麼差別?
A:就是沒有加色素的醬油,顏色來自原料。
Q:生抽、老抽到底是什麼意思?
A:為大陸廣東用詞,『生抽』沒加色素的醬油、『老抽』有加色素的醬油,與成分好壞無關。
Q:薄鹽醬油是怎麼制作?
A:醬油加水稀釋(白話文就是稀釋的醬油啊)。
Q:醬油膏是由什麼組成?
A:醬油+水+澱粉(澱粉是關鍵,才有辦法有膏狀,相對碳水也提高)。
Q:醬油開平顏色變深是屬於正常嗎?
A:稱為梅納反應,醬油中的醣類遇空氣的褐變。
Q:豆麥醬油的成分有哪些?
A:黃豆加小麥,小麥含有麩質(如果是有機黃豆很好,但加了小麥含有麩質就需要考慮是否需要)。
Q:有沈澱物就是好的醬油嗎?
A:不一定!與有無過濾、靜置後取上層澄清液有關。
Q:醬油總氮含量越高表示品質越好
A:CNS423 號黑豆醬油總氮量 0.5g / 100ml 就可稱釀造醬油丙級品、0.8g / 100ml 為乙級品、1.2g / 100ml 為甲級品,同樣都是釀造醬油,但是有濃度的高低之分,總氮含量來源可純粹靠微生物發酵來的、或額外添加食品添加物,所以要善用我們的嗅覺多聞多比較。
Q:換油率的高低與品質相關!
A:換油率越高品質越低,表示同樣重量的豆子做出越多的醬油。民生黑豆醬油採自然滴出工法,每 100 公斤黑豆平均產出 80 公升醬油,若採壓榨可產出 200 ~ 300 公升,生醬油收集採『壓榨』可增加產量,但會使豆子表皮油脂釋出產生油耗味,而『自然滴出』則不會,相對產量少換油率低。
Q:醬油開瓶後一定要放冰箱嗎?
A:不一定!
1. 倒醬油要以碟就口,瓶口及瓶身液出的醬油要擦乾。
2. 瓶蓋要栓緊,放置於乾燥處。
3. 不可直接對著熱鍋倒醬油。
4. 使用過半建議放冰箱,以利保留香氣。
Q:醬油跟醬菜的保存的重要性!
A:保存有兩個基本條件
1. 水活性小於 0.85
2.PH 質小於 4.6
醬油水活性 0.8。水活性=水分活度也就是相同的環境、相同的溫度食品與純水飽和蒸氣壓的比質,跟相對濕度有關,相對濕度=100% x 水活性。
Q:醬油添加酒精的問題!
A:釀造醬油會產生乙醇,但經蒸煮、殺菌,只含千分之一以下微量乙醇,若含量 2~3% 則為額外添加。
Q:黃豆醬油無添加焦糖色素為何是黑的?
A:有下列可能:
1. 醬油中的醣類遇空氣是被氧化成黑色是屬於酵素型褐變。
2. 添加醬汁(速釀醬油)或胺基酸液(化學醬油),化學醬油製成酸鹼中和就會變黑(超級黑),而醬汁(速釀醬油)就是將胺基酸液(化學醬油)再添加醬油醪、生醬油發酵。
Q:果糖酸之檢驗!
A:CNS 釀造醬油果糖酸含量不得超過 0.1%,真正釀造醬油依 CNS423 檢驗之方法檢測極限 0.00025%,必須為 N.D。
Q:豆鼓賣相好的疑慮?
A:豆鼓表現又黑、又亮、又硬。就是添加了皂礬(青礬、綠礬)硫酸雅鐵,可安定色素、增加亮度。
醬油簡單的選擇就是
一、甕缸一年自然發酵釀造。釀造時間越久越香醇,有的古早味醬油花一年時間釀造比市面上釀造 120 天還香醇有味。
二、黑豆為原料來源。50 公斤釀造與 100 公斤釀造香氣不同,需要量夠多的黑豆才能釀造出該有的豆香味。
三、無任何添物。添加足夠的天然海鹽即可,鹽可以防腐不需要再添加防腐劑或糖調味。
參考資料:民生壺底油 鄭惠民
留言列表